捷克文翻譯

(書目)陶正剛、侯毅、渠川福。《太原晉國趙卿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關於註釋格式的澄清

以下所清算的規格,首要根據「芝加哥規格」,再參考美國關於電子資訊最新的援用格局,一方面對照既有的標點符號劃定。

     中文就依英文例子的格局。不外中文著作好像很少有這類用法;僞裝自己有學問仿佛是較通行的作法!    我的書《上古中國的死活觀與藝術》倒有個例子:

 

無出書日期

 

(註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祭奠坑》(北京:文物出書社,1999),頁138

沒有固定的研究方法。每個議題因性質分歧而有分歧的切入角度,也要斟酌其他身分而決議對該議題的研究條理(如指定功課、學期告訴、碩士論文等均有分歧的時間與條理要求;分歧的頒發刊物也因讀者群而有分歧的層次與分歧的寫法);但不行因前述性質的不同而改變嚴謹的態度——「深入淺出」不等於「浮淺沒內容」。

寧可「質勝於文」,不要「以文害意」(「文」是辭藻之美、雕飾的文字、浮誇濫情的文辭——亦即purple prose翻譯

報紙

 

套書中一本書的一卷

 

 

 

 

文末註釋 (endnote):置於通篇文末,用於學術論文翻譯 Endnote footnote可依小我喜歡採用,但因電腦排版輕易每頁底真個註腳形式,建議採用註腳情勢,不外在排印時,因學術刊物各有編輯規定,則依各刊物的編輯劃定。

表達時要力圖通順清楚明明。再精深的設法主意,假如讀者看不懂,其實惋惜;更示意小我表達有問題。晦澀的文字或透露表現作者的思緒不認識打聽,或是東抄西借的,還沒有交融貫通,或是不正視溝通的技能翻譯文字送出前,最少讀三次,最好要等待一段時候。

假如是他人的觀念,要注明出處,以貫徹對學術真理的尋求,也暗示對他人學術的尊敬翻譯

作者為機構單元

參考書目 (bibliography) 的意圖

(註釋)林柏亭,《嘉義區域繪畫之研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一九九五),頁90翻譯

(書目)于非闇。《中國畫色彩的研究》翻譯九龍:南通圖書公司,〔1975〕。

 

論文寫作注重事項與格局

 

 

 

 

目前台灣所採用的學術論文花式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 「美國心理學學會規格」(APA Style,即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的格式劃定,這種劃定最大的特色是在文中須要標明出處的處所,在括號內寫出作者與著作出版年份,再於文末羅列出參考書目翻譯但如「註釋的意圖」中所說明的,註釋並不僅限於出處的資料罷了,有時須要於註釋中進一步說明行文不足的地方,因此,這種劃定多半為辯論性質不強的學科所採用。台灣一些人文學刊居然劃定使用 APA 的格式,這類奇怪的規定只是閃現主事者不領會人文學科的學術規範罷了,天然不必置理。

(Note) Don Swanson翻譯社 “Dialogue with a Catalogue,” Library Quarterly 34 (December 1963): 115.

在援用時原文沒有,為補充申明而加入本身的文字,用〔  〕。記得中文用中文符號的中括號,英文用英文符號的中括號,以求同一。

間接引用

(Note) “Amazing Amazon Region,” New York Times, 12 January 1969, sec. 4, p. E11.

   

(書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翻譯《三星堆祭奠坑》。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翻譯

 

(Bibliography) Pelikan, Jaroslav; Ross, M. G.: and Wittenberg 翻譯社 A.  Religious and the University, York University Series.  Toronto :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4.

單一作者的書本

 

(註釋)《妙法蓮華經》卷第五:「從地涌出品第十五」,《大正新脩大藏經》(東京:日本東京大藏經發行會,無日期;重刊本,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0):「第九卷法華部‧華嚴部」,頁39下、40上。 (《大正新脩大藏經》後文簡稱為《大正藏》)翻譯

 

 

 

(註釋)于非闇,《中國畫色彩的研究》(九龍:南通圖書公司,〔1975〕),頁7287

(書目)林柏亭。《嘉義區域繪畫之研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一九九五翻譯

 

 

在大陸的標點符號中,引文採用英文的引號    。由於大陸的排版採用接近英文的排版方式,如標點符號置於字的右下方,並於句點前有一空間,均為台灣所不取。是以應採台灣通用的「   翻譯

Block Quotation 在英文用法裡係指引文超出四行的情形下利用,但在中文裡並沒有同一規定,固然引文字數多的須要用 Block Quotation,但幾許算多,因人而異。Block Quotation 前後並沒有須加「」,直接援用便可,但最好能用標楷體,以別於正文(本身之文字)的細明體。在英文用法裡,字體應小一號,行距亦削減翻譯Block Quotation 可之前後均縮減,或只是縮減一邊(平日為左側)即可翻譯

(Note)  Jaroslav Pelikan et. al., Religious and the University翻譯社 York University Seri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4), p. 109.

(Bibliography) Swanson, Don. “Dialogue with a Catalogue.” Library Quarterly 34 (December 1963): 113-115.

 

套書中的一本書

文章用〈  〉,亦即相當於英文中的     翻譯未出書之碩、博士論文只能算作論文,是以用〈 〉翻譯特別要注重不成與英文符號的< > 混用,以避免視覺上突兀。例如:或人所著的<新文化論>就不好,或人所著的〈新文化論〉看起來就比較舒適:另外,<新文化論>之前後的中文並未有空格,看起來很不恬逸,而〈新文化論〉前後就天然構成空格。

無出書日期但有圖書館所加的日期(日期用中括號)

中文行文泛起數量字,建議亦採用中文字,以求視覺同一。如:「在十九世紀末葉的歐洲」,不該寫作:「在 19 世紀末葉的歐洲」。又如:「中正紀念堂建於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由楊卓成設計。」不該寫作:「中正記念堂建於 1967 1980 年,由楊卓成設計翻譯

 

 

(書目)郭沫若翻譯〈侯馬盟書試探〉。《文物》(1996年第2期):4-6

學問不是敲門磚,更非在於誇耀。產生迷惑後,研究並解決此問題,其結果就是學問(這是華頓翻譯公司小我的觀點,生怕許多人分歧意;姑且參考)。

(註釋)于非闇,《中國畫色彩的研究》(九龍:南通圖書公司,無出書日期),頁7287翻譯

世界論著浩如翰海,作學問時可以儘量蒐集瞭解,但要熟悉到不行能盡讀(在台灣因藏書有限,更是如斯);只能求在一個階段作一個階段的研究,但要在過程中力求誠實、嚴謹翻譯

(註釋)郭沫若,〈侯馬盟書摸索〉,《文物》(1996年第2期):5

 

寧可不知,也不要強以為知;更不要造成有學問的假象。沒學問固然欠好,但不誠笃就是作假。學術界最忌諱抄襲的行為,請各人學會plagiarism 這個字。整體學術的晉升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就上,加上自己的進獻,配合蘊蓄而成的。

發表的每篇文章都要請人看過。常常作者所要表達的設法與所表達出的文字間有距離,因此,他人有看不懂處就要反省,是思緒不清晰?照樣表達得不理解?最好文字請人修飾過,但力圖通順,不是追求標致。

 

 

 

標點符號與間距

(註釋)白佐民與邵俊儀,〈壇廟建築及其藝術特色〉,《中國美術全集》建築篇 6(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頁5-7

學期報告或文章,由於有「註腳」,並沒有須列出「參考書目」,但為實習格式,照舊要列「參考書目」翻譯

 

英文文章用         ,” (留意:美國習慣是將逗號或句號在引號裡面,英國則在引號以後,請同一採用美式花式)翻譯

註釋的數量字,在英文裡直接標註在句子的標點符號後,如 The Perpendicular Style of British architecture in the 19th Century.但在中文裡,由於中文字體與阿拉伯數字的字體巨細差異過大,一方面不顯明,一方面也會常常形成註釋的數量字主動跑到一行最前端的流弊。建議最好採用在刮號內先寫註字再加註釋數目,再接著逗點或句點,如:遭到埃及新王國期間雕像的影響Block Quotation 的縮排體式格局和註釋的數目字體式格局可能視各刊物的排版劃定而異翻譯

 

每一個議題的研究心得均是通向下一個議題或另外一個條理的研究。學問就是如斯積累的翻譯

 

 

 

(「p.」視出書單元而定,有些用,有些不消,但在原稿中避免差錯,建議供應,由各單元編纂同一功課。在英文裡,單頁用一個 p. p. 16;假如兩頁或兩頁以上,則用 pp. pp. 25翻譯社 28 或 pp. 35-56翻譯 中文則最好採用「頁」。年月同一採西元編年,用國字或阿拉伯數字則自行決意,或由出書單位決意,但全文須一致;有些單元則要求用民國,但最好再加上西元,置於中括號內,以求國際化)

 

字典或百科全書

 

 

(中文的and可以用「暨」、「和」或「與」)

註腳 (footnote):置於每頁底端,用於學術論文。

 

 

(註釋)〈千禧婚禮 64對新人締鴛盟〉,《中國時報》,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十日 ,桃竹苗縣市新聞版,頁18

 

 

 

論文架構

套書中一本書的一篇文章

(書目)《論語》,十三經注疏版,重刻宋版注疏,清代阮元校刻翻譯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79

(留意:作者姓名在註中依名先姓後排序,但在書目中則先列出姓,接以逗點,再寫出名,再接著句點,這可輕易依姓來簡索作者。)

中、英文(包羅阿拉伯數字)之間必要有一空格,以求視覺上的舒坦。

 

元智大學  王德育

 

註釋的花式

 

人生每個階段都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不是陳詞濫調翻譯

(期刊中的文章在「書目」中應附全文頁碼)

學問是一點一滴累積成的,沒有速成的方法;記得,人有一輩子,何必急呢?

 

 

注明某看法或資料的出處,也是默示對他人學術研究的尊敬翻譯

請多善用分號;

(在「註釋」中只列第一個作者,但在「書目」中須將所有作者列出。也有將三位作者名字在「註釋」都列入者。為求免出差錯,三位作者全列,是較通行的作法)

(註釋)《佛光大辭典》,「福田衣」條翻譯

西方學術界作學問的第一步,先完全蒐羅與議題有關的資料,再逐一浏覽過,先採browse體式格局,值得精讀處再作筆記。如此,可領會他人對此題目研究的水平,亦有助於決定切入議題的角度——e.g., 如他人對此議題已有相當研究,其結論為翻譯公司所認同,就可一言半語交卸別人的心得,再提出你要計議的角度。

(書目)《妙法蓮華經》卷第五:「從地涌出品第十五」。《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九卷法華部‧華嚴部」。東京:日本東京大藏經發行會,無日期;重刊本,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0

(Bibliograph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1th ed.  s. v.  “Blake. William,” by J. W. Comyns-Carr.

 

作者與編者溝通

流水註 (running note),用於一般讀者的通俗刊物(在行文中的句末以括號夾註,規定一如footnote endnote,或於行文中說起,融入正文中(如拙著在《美育月刊》所用者)。

(Bibliography) “Amazing Amazon Region.”  New York Times.  12 January 1969翻譯社 sec. 4翻譯社 p. E11.

(註釋)陶正剛等,《太原晉國趙卿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頁35

 

崔豹,《古今注》,引於孫作雲,〈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銘旌考釋〉《馬王堆漢墓研究》,下冊,頁263。不曾察對《古今注》原書,依孫文所引。

 

註釋的用意(華頓翻譯公司想上統計課!!)

 

建議列位同學只在「參考書目」列出論文所曾援用於註腳的資料,不要學今朝台灣風行的作法,抄一堆書名、文章。元智大學藝術經管研究所不須自欺欺人,我們是來學作人、作學問,不是來學瞎混矇騙的。

 

(Note) Jesuit Relation and Allied Documents翻譯社 vol. 59, n. 41, quoted in [or “cited by] Archer Butler Hulbert, Portage Paths (Cleveland:  Arthur H. Clark翻譯社 1903), p. 181.

註釋的種類

 

兩位作者的書籍

 

 

 

 

論文集中的文章

 

 

(註釋)《論語》,十三經注疏版,重刻宋版注疏,清朝阮元校刻(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79),卷一:「學而」,頁 2458

(Bibliography) Houghton, Walter E., and Stange, G. Robert.  Victorian Poetry and Poetics.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翻譯社 1959.

今朝臺灣有一希奇的作法,以抄列一些書目來顯得有學問,或造成該篇文章參考良多著作的假象,但行文間並未逐一引注出處,明眼人一看就知根本不曾參考這些著作。我果斷要求,請各位同窗不要自欺欺人。

在文字論述時,如提到一些事項,最後用「等」字竣事,「等」字前不必再用刪節號……(在 Word 軟體中,按滑鼠右鑑,按「符號」,再按兩次…)。

(Bibliography) Jesuit Relation and Allied Documents, vol. 59, n. 41.  Quoted in [or “cited by] Archer Butler Hulbert翻譯社 Portage Paths. P. 181.  Cleveland :  Arthur H. Clark, 1903.

 

 

英文書籍、期刊、和藝術品名稱用斜體字 (Italics)

在美國的人文學科,包羅藝術相幹學科,則採用「芝加哥規格」 (Chicago Style),此種花式首要是將註釋列在文章每頁下端或集中列於文章以後(依小我喜愛或刊物習慣,但因電腦排版發財,建議利用列於每頁下真個體例,以便浏覽),並在首度援用某篇著作時具體列出出書資料;一般學術論文則無須再列出「參考書目」,但整本書則須要列出「參考書目」。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當然採用「芝加哥規格」翻譯

   

例如:新古典氣勢派頭復古 (neo-Classical revival) 和以浪漫為訴求的……翻譯

(書目)《佛光大辭典》。「福田衣」條。

台灣藝術界風行一種全球學術界未有的論文架構,就是在大、小論文前用相當可觀的篇幅寫「研究動機」、「文獻回首」、「研究方式」、「研究的局限」等貌同實異的章節。其實,「研究念頭」不外乎「我要卒業」,只要遵照外國論文寫作資料出處的援用體式格局,天然交代了「文獻回顧」;而「研究方式」,不論是多麽學門,不外乎資料蒐集(或是出自印行刊物、嘗試、郊野查詢拜訪)、研讀、剖析、歸納、比力、最後總要提出小我的見地;至於「研究的局限」不外乎時候有限、資料不易獲得、學識尚待增強等。一般此類論述在媒介中略為交待便可,無須用要論文的三分之1、一半、或三分之二來贅述。是以,本所學生天然不該採納此種好笑格式,請尊照全球藝術學門的規範,在論文一開始即直接陳說所欲商量的標題問題,直接進入與此標題問題有關的接洽翻譯

(Note) G. Ellis Burcaw, 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 (London: Altamira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State and Local History, 1997), p. 190翻譯社 pp. 192-195.

作者與編者不同

 

 

期刊中的文章

今後要豎立自己的文字氣概(「以後」也許是五年、十年)。

 

(註釋)余英時,〈中國古代身後世界觀的演化〉,原載《明報月刊》,第十八卷第九期(一九八三年九月號);輯入余英時,《中國傳統思惟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書事業公司,1987),頁123-143

 

不盲從權威;要博覽他人的著作,但更要有自己的看法——見地不是突發奇想,沒有按照 (i.e.翻譯社 out of the blue);要隨時隨地注重觀測、連結嫌疑與批判的態度翻譯

 

為設立建設列位同窗個人進修的資料檔案,華頓翻譯公司進展大家養成作annotated bibliography的習慣;i.e.翻譯社 在一份著作後就其內容做內容摘要,並簡單的提出優錯誤謬誤——特別是瑕玷(以同窗今朝的程度而言,長處很顯著,但缺點不容易注意到;要養成批評的能力)。

(報紙中有作者的文章,採文章作者的花式,即作者、文章,後再接報紙名以下的資料)

 

(書目)余英時。〈中國古代身後世界觀的演化〉翻譯原載《明報月刊》,第十八卷第九期(一九八三年九月號);輯入余英時。《中國傳統思惟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書事業公司,1987

 

與行文有關的見解,但與通篇文字的行文有些格格不入,不便加入正文中者。

 

(之前利用打字機時期,書名用底線來示意排版用斜體字,如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但現在有電腦,就直接用斜體字。)

(書目)于非闇。《中國畫色彩的研究》。九龍:南通圖書公司,無出書日期。

 

 

註解的花式因學科分歧,理工科與人文學科有別;元智大學藝術辦理研究所固然採用人文學科的格式。英文依照歐美的學術論文花樣,中文的格式基本上憑據英文的格式。

 

 

隨著網路資訊發達,一般學術研究多已使用此工具引述資料,然而註釋花樣尚未取得應有的重視,西方學術界已注意到此現象,試圖研擬統一的註腳與參考書目格式。

 

另外,中文後加註外文原名,也須先要有一空格後,再用英文的括號,再打外文;英文括號後如再有中文,也須先要有一空格。

注意:「註釋與文後「參考書目」的寫法略有分歧,特別是英文作者姓與名前後按次和逗點與句點的差別翻譯

 

 

三位作者的冊本

 

 

(Bibliography) Burcaw, G. Ellis.  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  London : Altamira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State and Local History, 1997.

(Not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1th ed., s. v. “Blake翻譯社 William” by J. W. Comyns-Carr.

 

(Note) Walter E. Houghton and G. Robert Stange, Victorian Poetry and Poetic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翻譯社 p. 27.

(書目)白佐民與邵俊儀。〈壇廟建築及其藝術特點〉。《中國美術全集》建築篇 6。台北:美麗出書社,1989翻譯

根基認識與原則

在註釋中第一次泛起某著作時須標註完全資料,今後再度援用時就不再如斯;假如文字頗長(如碩士論文,或一本書),於文後羅列書目,有助於讀者隨時查核所引出處的完整資料翻譯

(書目)〈千禧婚禮 64對新人締鴛盟〉翻譯《中國時報》。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十日 ,桃竹苗縣市新聞版,頁18

(書目)石守謙翻譯〈人世美的記實者—陳進畫業研究〉。黃永川編翻譯《悠閒靜思:論陳進藝術論文集》翻譯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一九九七翻譯

(註釋)石守謙,〈人世美的記實者—陳進畫業研究〉,在黃永川編,《悠閒靜思:論陳進藝術論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一九九七),頁13-54,尤其26

 

(因為古籍援用常常有版本的考量,所以應交代所用的版本翻譯

書、期刊與藝術作品名稱用《  》,亦即相當於英文中的斜體字 (Italics)翻譯但在西洋藝術史的研究老例中,建築物其實不特別用斜體,因此中文也就無須利用《》;固然如斯,在圖版說明中,建築物名稱仍然須用《 》,一般藝術品當然必要使用《》。

 

 

 



以下文章來自: http://dasanlin888.pixnet.net/blog/post/34467803-%E8%AB%96%E6%96%87%E5%AF%AB%E4%BD%9C%E6%B3%A8%E6%84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公司02-7726093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thompsrt4t1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