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語口譯服務

針對論文中的兩項科學方式:每個月沿岸實地資訊彙集及「反向追蹤模組」,鄭明修默示,研究員辛宜佳進獻很多。團隊每月固定於東沙群島彙集數據,搭配辛宜佳以海洋物理剖析,考量海流與外觀風速,進行反向摹擬,才能配合完玉成球首篇採用跨領域(物理摹擬)的環境保育論文。

一同出席的中研院生物多樣性副主任湯叢林稱讚鄭明修多年來研究海洋保育的進獻,他表示,鄭明修破費5年實地考察,更率領團隊利用科學追蹤模組,完成首篇登上國際期刊《環境研究期刊》的台灣海漂垃圾研究功效,對於未來台灣境外的海漂垃圾治理,預期能供應主要方向。

辛宜佳進一步申明「反向追蹤模組」細節,他表示,透過風向、海流預估模組,反追蹤海漂垃圾起原,並以海岸線特定50公尺實測垃圾量,推估來源垃圾的數目。鄭明修默示,團隊發現冬季深受西菲律賓海峽的海流影響,從中國漂至東沙群島的垃圾比率高達總額的8成;夏日則受南中國海的季風影響,以越南製造的垃圾跨越中國,約佔總量的3成。

【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台北報道】中研院研究員鄭明修耗時5年於東沙群島實地追蹤,搭配科學方式的「反向追蹤模組」,頒發了台灣首篇以海漂垃圾研究登上國際期刊《情況研究期刊》的論文,備受讚譽翻譯鄭明修18日在記者會上回想起身鄉澎湖白沙鄉的海灘美景受粉碎,感嘆曾為全球10大漂亮海灘的故鄉被海洋垃圾佔滿,這同樣成為他研究台灣海漂垃圾的念頭。

每一年約有800多萬噸塑膠垃圾入海,推估在2050年垃圾總重量將超越海洋魚類總重量。論文中提到,大都海漂垃圾為未分解的大型垃圾,以保麗龍及魚具佔大宗,透過國際編碼系統追蹤垃圾來曆,近兩年又以中國與越南製造最多。

針對論文後果,鄭明修提出以「區域至全球性」的管理方案,他建議,海洋治理應有4大動作,「連系情況與野活潑物監測計畫」、「海上垃圾運回陸地處置懲罰」、「國際合作資訊交換並追蹤海漂軌跡」及「提高公民情況保育意識」翻譯

談到最堪憂的是海流展望模子效果,海漂垃圾恐顛末數百天才會抵達岸邊,對海洋生態產生嚴重影響,鄭明修說,「此中高達4成的海漂垃圾會因為海流及季風,延續在海洋中打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ompsrt4t1h 的頭像
    thompsrt4t1h

    thompsrt4t1h@outlook.com

    thompsrt4t1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